很多年前,我就有一个朴素却执拗的梦想——
希望未来的工作,不受时间束缚,不受地点约束,更不用为生活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。
可现实总是比理想更硬。
工作了几年,从职场新手到创业者,我依然在原地打转——既没赚到自由的钱,也没换来自由的身。于是我开始思考,既然“金钱自由”一时难以企及,是否可以先追求“人身自由”?
于是,两年前,我做了一个看似“逃离”、其实更像“回归”的决定:
我离开了深圳。
当然,医疗和社保我依然按最低标准缴着(毕竟我自己注册了公司),但我的生活轨迹从此彻底改变。
离开喧嚣的城市后,我花了些时间让生活重新归零。如今的我,仍然在做自己的软件产品,虽说进展不如预期,但我并不沮丧,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新的试炼。
最近我正准备尝试把国内产品思路,转向海外市场,也算是一次方向上的冒险。
老家夏天的温度常常飙到 38 度,电脑开一会儿就冒汗,我索性背起设备去了贵州的山里——那里的气温常年二十度上下,凉意天然,自然适合长时间办公。
这次,我算是真正实现了“山里也能写代码”的生活状态。
我随身带着两套设备:
迷你主机性能足够稳定,是我主要的开发机。笔记本屏幕偏小,只在应急时使用。
这一整套设备装进面包车后,车子就成了我的移动办公室。
山里的生活不能依赖外部供电,所以我组装了自己的储能系统。
我用公司的名义在亿纬采购了 4 块 280AH 的磷酸铁锂电芯,配上自己买的极空保护板、逆变器、不锈钢电池箱,动手组了一套约 3.5 度电的电池系统。
为了节能,我用了 12V 转 20V 的升压模块,这样迷你主机和笔电都能直接供电,不再需要经过 AC 转换,能效更高。
平均功耗不到 50W,轻松支撑好几天使用。
至于充电,我配备了两种方式:
这些设备加在一起,让我即便在山里断网断电,也能稳定工作。
市面上那种随插即用的移动 Wi-Fi,多数不支持局域网功能,而我需要组网进行远程调试。
最后,我淘到了一台带有 LAN 功能的 二手插卡无线路由器。
虽然山里的信号并不完美,但只要找到有村落的地方,网络基本都能覆盖。
我的“办公室”是一辆 长安五座面包车,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辆车。
当初在深圳买的,考完驾照后几乎没怎么开。
车虽朴素,却成了我最忠实的搭档。
白天,它是我的工作间;晚上,车厢就是临时卧室。
车载电源安静运转,显示器的亮光透过玻璃,映在山林的夜色里,安静得让人有种“隔世”的感觉。
起初我计划在贵阳附近定居,但发现那里夏季仍旧有些闷热。
后来一路往六盘水方向走,那里的温度常年在 20℃ 左右,清凉宜人。
每到一处,我都会找个风景好的地方停上几天,边开发产品,边记录生活。
接下来,我打算沿着山脉一路往云南方向走。
对我来说,这不是旅游,而是一种“流动的生活方式”。
很多人以为“自由职业”意味着随心所欲,但实际上,它需要更强的自律和掌控力。
在贵州的山林间,白天是安静的代码声,夜里是虫鸣与风声。
我靠自己的手,搭起电力系统、网络、办公环境——
也在用自己的方式,重建与世界的连接。
这两年,我还没有实现金钱自由,但我确实离“精神与行动的自由”更近了一步。
或许自由不是终点,而是一种持续选择的能力。
如果你也曾想逃离格子间的空气,不妨留意这样的生活方式。
接下来,我会继续记录我在山里的工作与生活,也许能给你一点新的灵感。